在前一篇討論種族的文章中,對於法國人著墨比較多。是真的覺得法國人比較優秀嗎?其實也不是,只是我對法國的感受很深,法國是個很有趣的地方。
  
    對法國,除了前面感受到人的差異,其實法國的文化差異也是有趣,在準備旅行資料的過程中,讀到幾篇大巴黎區的居民對其他法國人的輕視與不屑,覺得他們是老土沒文化,但其他地區的法國人又覺得大巴黎區的居民太過高傲自大。你瞧,這跟台灣劃分成台北人與台灣人有啥不同?其實這種現象不只是法國或台灣,每個比較進步的國家,似乎都難免會碰到類似的狀況,首都圈的人與其他地區彼此看不順眼,這似乎是經濟社會發展後的必然。
  
    可是南法真的整個感覺就跟北法有一些差異,有些資料說其實南法有自己的語言和傳統文化,受到鄰近的西班牙與羅馬文化的影響,遠比北方高盧文化的影響來的深遠,而文化發展久了的地區,難免會發展出自己的語言,如果使用這個語言的族群有一定的人數,加上一些經濟發展基礎,難免也會有以自己為中心為度量標準的社會現象產生,就像高雄似乎發展出代表真正在地台灣文化的中心的感覺是一樣的。
  
    法蘭西王國其實給我的最初、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印象,就是「法語」,在十九世紀美洲大陸興起之前,其實法語有蠻長一段時間是維持著與現代英語相近的世界通用語地位,由於法語的精準,所以很多法律的法典,尤其是國際法,聽說都是以法語條文的意涵,作為最後解釋的標準。加上法蘭西王國存在也蠻長一段時間,所以對於自己使用的語言,難免會有一種堅持的自傲。
  
    記得十二年前第一次到歐洲自助旅行,第一站就是在法國,受到非常大的震撼,其實嚴格說,是驚嚇也是不為過。那時候的歐盟成立不到三十年,正式緊密合作也不到十五年,法國人似乎很擔心自己在歐盟的地位,所以自己制訂了一些很奇怪的文化保障條款,像是所有的招牌與標示只要是外國語,一定要同步標示法語等等,整個社會瀰漫著法語至上的民族情緒,當時我還只是個學生,台灣又還沒開放役男出國,透過當時老師的幫忙我才能取得當時剛生效的申根簽證到歐洲旅行,不要說對法國,當時台灣社會對於到歐洲自助旅行的資料,真的是非常的缺乏,不像現在,上網路隨便一查,資訊會多到把人淹死。
 
    傻裡傻氣的來到了歐洲,第一站就是法國巴黎,當時為什麼會受到驚嚇呢?因為,我只會說著一些簡單的英語,但英語在法國就是不能用,只要你講英文,就算他們聽的懂,他們也會直接跟你搖手說:「No English, No!」…Oh my god,難不成你要我用台語跟你溝通嗎?連我到唱片行想買張法國香頌,開口問一下,只看到店員一直搖手說那句我聽一萬遍的「No English, No!」,那時候感受到的文化衝擊非常非常的強烈,連跟警察問路,一開口講英文,警察的眉頭就皺的好像可以夾死蚊子,用法國腔濃厚的英文勉強回答你,那種因為講英文而被看做是次等人的感受,其實蠻差的。
  
    這是我感受到來自法蘭西民族莫名其妙震撼的第一步,雖然後來幾次來法國,不知道是因為我習慣了,還是法蘭西民族真的認知到法語已經不再是唯我獨尊重要的現實,最近幾次到法國,講英文終於很多都能通了,當然,還是別期待大巴黎圈與大都市外的其他地方,英文能通用全世界,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不過就算最近講英文真的能通了,溝通完之後,他們還是會問你:「Any Franch?」看到你搖頭,他們還是會露出失望的表情,就算你跟他說你會一些「你好!謝謝!再見!」,他們還是覺得這些是你本來就該知道的,並不會像我們一聽到外國人用很癟腳的中文講「你好嗎?謝謝!」,就高興鼓掌的好像他已經可以講流利的中文的感覺。
  
    不過要說到法國文化,這點倒是讓我蠻佩服的,法國的文化真的融入在當地的生活,感受最深的是在到處都可以看的到的街頭廣告。我不知道大家在逛街的時候看的東西是什麼但我都會到處看,尤其是看店家的招牌,櫥窗的裝潢,以及街頭的海報。尤其是海報,有很多海報的設計,真是會讓人心裡一動或會心一笑,真的有做到以前廣告學老師說的,好的廣告是可以跨越語言的障礙,竹地的訊息,你一看就懂,不需要多做解釋。在法國街頭,從大巴黎區一直到法東法南,文化真的是到處都可以感受的到,不像有些地方看起來就是沒什麼變化的刻板與死氣沈沈。
  
    文化的氣息,其實還不只是在海報、街頭與商店櫥窗布置,另外一個很有感覺的,是法國鐵路SNCF。或許你覺得很奇怪,火車就是火車,哪來什麼文化氣息。
  
    我們所認知到的,大部分的廣播開始之前,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等等等等」,然後就開始廣播哇啦哇啦,或者只是一些合成的機械音,提醒你,有事要宣布,請注意。可是在法國,這次我聽到他的提示音又變了,我已經忘記之前的提示音是什麼,但那個提示音其實我在台北捷運木柵線剛通車的時候竟然有聽到,就是那個聲音,可惜後來就改了。而這次我聽到的提示音,真的讓我很驚豔,那是一個女孩子哼著類似「do la fa re」的音調,很舒服,很嫵媚,恩,就是感覺很法國的浪漫,而且在我跑了幾乎大半個法國(外圈),每個車站不分大小,提示音都是很嫵媚的這個聲音,真的很好聽,不諱言我還真的有點迷戀這個聲音,真的很好聽。
  
    既然要強調浪漫,那法國的所有廣播的聲音,幾乎都是女生的聲音。我知道這些都是電子合成音,不是真的人去錄製的,但法國女人講法語的聲音,真的很好聽(不是鬼擋牆讓你們一直看到這五個字,但感覺就真的是這樣),就算我在街頭看到聽到一對情侶吵架,用法語吵架的聲音,還是很好聽。我是不知道當初法語的起源是什麼,但我想,發明法語的人,本身應該是很浪漫的人,才會讓講法語跟在唱歌的旋律很相近,不像德語鏗鏗鏘鏘的比較僵硬。
  
    法國人雖然浪漫,但我覺得法國也是我認為歐洲最沒有公德心的國家,不管走到哪裡,街頭到處都是煙蒂、塗鴉、尿臊味。我的天啊,可能是因為上廁所要收錢吧,要不然就是法國酒鬼比較多,想尿的時候管他三七二十一,找個比較隱密的地方褲子拉起來就尿了,這實在是讓我很訝異,一個自詡是文化藝術立國的國家,國民基本素質其實沒有我想像中的高。而法國火車之破舊,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跑跨國國際線的TGV內裝還好一點,跑法國國內長程線的TGV,其內裝的老舊殘破,真的讓我很意外,而國內的一般車的內裝,更是老舊殘破,也是讓人大感意外。
  
    還有,法國的流浪漢好像也不少,不過既然是流浪漢,一般都只會在大都市出現,在小城鎮的話我想流浪漢會餓死。但很奇怪,印象中的流浪漢多半都是老弱殘兵,但法國的流浪漢確有很多看起來是身強體健的人,而且幾乎都會養一隻狗。是因為養狗比較容易博得同情嗎?希望別人因為怕會餓到狗而丟銅板嗎?那人的地位還真的是不如狗啊!而且現在更誇張的,是乞丐乞討,如果你不給錢,他還會罵你,雖然我聽不懂法語,但從他的肢體語言,以及旁人好笑又無奈的表情,我可以看的出來他在罵我。奇怪咧,好手好腳幹嘛不去工作而寧願乞討,既然伸手跟人要錢,幹嘛還這麼跩?現在法國的經濟有這麼不景氣嗎?實在很好奇。
  
    而法語至上的情形,也出現在旅館的電視頻道中,頻道裡幾乎都是當地的節目,頂多一兩台德語頻道,還有一台阿拉伯語(好像是前法屬殖民地的阿爾及利亞電視台),我以為CNN或BBC應該都是必備的,可是我錯了,不一定。如果沒有網路,那我可能真的會與世隔絕很長一段時間,不曉得這個世界是否末日要到了…台灣人還是比較幸福,有線電視頻道多到99個頻道塞不下,裡面也有英語與日語頻道,有些比較有良心的還會提供法語頻道,在法國或德國,有線電視轉來轉去,不出二十台吧,同樣都是沙發上的馬鈴薯,這實在是太可憐了。
  
    還是跟文化涵養有關,在法國與德國,都可以看到隨時隨地有人在看書,可能在樹蔭下,可能在路旁咖啡座,可能在車站裡,可能在草地上。總之,歐洲人真的是很愛看書,這跟我在台灣可能一個月看不到一個坐在路邊看書的人(除了一看就是準備考試的學生之外),有天差地遠的分別。
  
    第一次要到法國的時候,看到一篇報導,說巴黎有三多:人多、垃圾多、狗屎多,其實這幾趟下來,除了市容,尤其是古蹟建築,因為歐盟有補助古蹟清理,所以感覺建築煥然一新之外,其他的,像是塗鴉、煙蒂、陰暗髒亂的地鐵、隨處可見的煙蒂與狗屎,或許小有改進,但還是隨處可見。出了巴黎之外,煙蒂、塗鴉、狗屎,還是霸佔了許多的街道空間。
  
    認知中的法國,一直都是反骨的,天生具有反對與搞怪的基因,我猜法國人為了要凸顯自己的重要,所以很喜歡唱反調,或做一些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他們認知到團結的重要,卻又怕自己原本高高在上或獨特的社會文化會因此將降低水準而同流合污,所以法國通常都會扮演一種關鍵性一票的角色,歐盟能成是因為他,歐盟沒能通過憲法而更緊密相結合的搗蛋鬼也是他,最先承認中共的是他,最先發展出高速鐵路的也是他。
  
    啊!這麼具有衝突美感的國家,怎麼能不好好的去多多瞭解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wche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