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篇朋友寄給我的網路文章,沒想到我竟然可以邊看邊點頭邊嘆氣

 

台灣社會的「均貧化」,跟日本這位學者所提出的「下流社會」竟是如此的貼近

 

原來,我也已經是所謂下流社會的一員

 

 

 

<< 下流社會>>

 

文/戴錚

在近期的日本暢銷書排行榜上,有一本名為《下流社會》的書頗為引人關注。該書在上市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銷量便突破了40萬冊。如此眾多的日本民眾將目光傾注於低收入、低消費的“下流社會”,人們不禁要問:曾經號稱“一億總中流”的日本中產階級難道已經分崩離析?日本真的進入“下流社會”了嗎?

很多人對人生缺乏熱情

日本社會向來以中產階級居多、貧富差距較小而驕傲。但《下流社會》的作者三浦展有感於日本社會的個人所得、學歷、生活需求等差距愈來愈大,從而指出日本社會正走向“下流社會”。

他在書中寫道,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期出生的所謂“新中間層”,眼下正出現“上流”與“下流”的兩極分化,而年輕一代源源不斷加入的“下流社會”,其最大的特徵並不僅僅是低收入,更在於溝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願、學習意願、消費意願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說是“對全盤人生熱情低下”。

“現在的年輕一代面臨就職難的困境,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加班又成了家常便飯,真可謂苦不堪言。面對職業、婚姻等方面的競爭和壓力,不少人選擇不當事業和家庭的‘中流砥柱’,而心甘情願地將自己歸入‘下流社會’的行列。”三浦展一語道破了“下流社會”形成的背景。

貧富分化日益加劇

從《下流社會》一書所提供的資料來看,日本在泡沫經濟時代,個人年收入600萬到1000萬日元才算是中產階級,而2004年個人年收入低於600萬日元的已佔日本納稅總人口的78%,更有37.2%的臨時雇員月薪不到10萬日元。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一群年輕的創業者在網路科技、創業投資等新興行業成功掘金,三四十歲便躋身億萬富翁的行列,他們個性極其張揚,生活極度奢華。前不久因涉嫌做假賬而鋃鐺入獄的活力門公司總裁堀江貴文和靠網路拍賣起家的“樂天”社長三木谷浩史等即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針對《下流社會》中對於日本社會階層貧富兩極分化日益加劇的冷峻分析,《讀賣新聞》的記者述評稱,在少數IT精英和商界名流醉心於高檔時髦的都市生活的同時,類似於喜歡在便利店裏閱讀廉價周刊的“散漫一族”這樣的低收入人群正在不斷壯大,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自由職業者的大軍。《下流社會》一書揭示的正是所謂中產階級分崩離析之後,日本社會各階層之間無法實現的相互理解與溝通。

媒體熱評《下流社會》

 

《下流社會》甫一面世,立即引起了日本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等大報紛紛刊載書評,稱該書好似一條醒目的標語,令人們不得不直面正在悄然發生的社會變化。日本兩大周刊之一的《POST周刊》和以世態分析見長的《SPA!周刊》則分別以《你也淪入“下流社會”!》、《“下流社會”的腳步》為題,煞有介事地宣揚了一整套“下流社會”的處世之道。

這些媒體的評論普遍認為,透過《下流社會》一書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小泉出任首相之後,為紓解泡沫經濟遺留下來的一千兆日元財政赤字,採用了自由開放的小政府管理模式,令整個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加劇。如今的日本社會只容許少數富人或有才華的人成為贏家,其他出身平庸的人即使拿著貶值的學位,也都會被打入“負組”,就像多達500萬人的自由職業者和至少60萬的“NEET”(既不上學也不工作的特殊人群)一族,他們沒有固定的收入保證,也沒有相應的社會地位,不易積攢財富,所以才會貧者愈貧,翻身無望。

作為一名研究消費市場的專家,三浦展始終以“另一隻眼”觀察著日本社會。他寫的《快速風土化的日本》、《“便裝女”的時代》等書,無不從消費市場入手,揭示社會深層的暗流涌動。在接受《讀賣新聞》記者的專訪時,三浦展直言,對“下流社會”不能簡單地以好或者不好來加以判斷,但目前日本社會階層的分化還只是處於開始階段,隨著中產階級的日益崩潰,各種社會矛盾也將接踵而來,20年後,很難說巴黎騷亂就不會發生在日本。

《POST周刊》檢測讀者的“下流度”

1.年收入未達年齡的十倍以上(以1萬日元為單位計算)。

2.不要想得太多,要及時行樂。

3.覺得活出自己沒什麼不好。

4.只想“隨心所欲”。

5.嫌麻煩、懶得出門、不修邊幅。

6.喜歡獨處。

7.生性樸實、不顯眼、不出眾。

8.覺得流行就是展現自我風格。

9.覺得吃東西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10.常吃零食與快餐。

11.可以待在家中玩電腦遊戲或上網一整天都不厭倦。

12.未婚(男性33歲以上、女性30歲以上)。

如果符合上述條件中的6個以上,你可能就是下流社會的一分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wche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